某个人是不是在看我?他为什么一直盯着我?走在路上,他一直跟在我身子后面,我不会有什么危险吧?
或者面对熟人时,开始自己的内心小剧场:
我刚刚说了这句话,他会不会误会成别的意思?我今天见他相比于昨天是不是更丑了?他会不会在意我今天没洗头?
这些想法五花八门,让人眼花缭乱。但现实情况是,走在后面的那个人可能一直在低头玩手机,根本没有注意你。而那个熟人可能也并没在意你今天有没有洗头,他可能觉得你和昨天没什么区别,反而还会疑惑,你今天怎么疑神疑鬼的。
到最后,大部分的在意,其实都成为了多余的想法。
我相信,在现实里,拥有此类想法的人一定大有人在。起码在我自己的生活中,我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——包括我自己也是。
想这么多真的让人很累!很多人因此被打上“敏感”“多疑”的标签。于是,长辈开始苦口婆心地劝告说:“你少想一点,不要空穴来风,别人没那么在意你,做好自己就好!”可是,这种劝告往往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,当事人往往处于“知道但做不到”的境地,听到这种告诫,反而会陷入更深的自责。
究其原因,是由于这种劝告只停留在表面,并没有深究“过分在意他人看法”的深层原因。因此拿来告诫别人,就像微风吹过湖面,很难掀起涟漪。归根结底,那些拥有这种想法的人,其实并不是意识过多,而是有一种深层的感觉在驱使他们不断这样想,这种感觉就是:
恐惧。
没错,就是恐惧。这里的恐惧不是指恐惧黑夜或虫子,而是恐惧自己身边的人。
他们担心,自己的言行或举止会使得自己的熟人产生意见,并进而破坏和他的人际关系,所以说话小心翼翼,做事唯唯诺诺。面对不熟的人,他们又担心自己暴露在他人的视野下,一直被他人观察,会被识破自己的秘密(其实有没有秘密倒不重要),所以努力让自己变得透明,时刻观察周围,把自己当作待捕的猎物一般,只有通过不断观察和确认获取安全感。
所以你明白了吗?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,并不是单纯的想法过多,它的本质,是一种被迫害妄想症。
我们说,人究竟要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呢?当然是要的,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,必须要与别人打交道。但万事万物都有程度,人在意别人的看法,只需要本着“自由边界”的原则:不侵犯他人的自由,也不因自己的自由影响到别人,那么就足够相处。
就像我在《自我的悖论》里说的,人在社会里的自由空间就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不去侵犯别人的一亩三分地,是最好的状态。
而过度在意,只会让自己的自由受损,同时也让与你接触的人心力憔悴。这种两败俱伤的结局,我们应当避免,而认识到自己想法的根源,是改变行为的第一步。
其实我还可以再多说一点:过度在意别人看法,这种“被迫害妄想”的根源,其实是由于天生或后天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建立起“边界感”。人的安全感即来自于边界感,假如在成长过程中,发生诸如父母说“卧室不能锁门”,或者必须坐在旁边看着你写作业之类的事情,就会让人感觉没有稳定的边界感,进而失去安全感,变得疑神疑鬼。
但这就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了,我觉得我暂时没有能力展开。等我哪天有能力也有心情时再写吧(对不起,挖了个坑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