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, 2025的博文

“我与我周旋久,宁做我”

自由主义的人生哲学: 一个人只要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,不给别人添麻烦,他就是一个成功的人。 另:放只小猫一个赞摸一次      />  フ      |  _  _ l      /` ミ_꒳ノ      /      |     /  ヽ   ノ     │  | | |  / ̄|   | | |  | ( ̄ヽ__ヽ_)__)  \二つ 啊原来博客没有赞啊,那你们随便摸吧~

因为亏欠别人就要求别人一定要接受回报,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呢?

因为亏欠别人就要求别人一定要接受回报,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呢? 因为一个自以为很高尚的理由,想对别人做什么事,其实对方不一定愿意接受这个,但因为原因太“高尚”又不好意思拒绝。本质上就是用高尚的理由模糊了边界感。 有时候我们在意好的品质大于在意边界感,人就很容易意识不到自己侵犯了别人的边界感。 甚至有人故意用这一点侵犯别人边界感,因为高尚的理由很容易作为一个“不容易拒绝的理由”去软胁迫他人。 所以有回报心当然是好事,但是还要看对方需不需要,愿不愿意接受。如果对方不需要,你不能硬塞给人家。 要学会完全尊重其他人的个人自由和意愿。也要明白自己有权利支配自己的个人自由和意愿。 寝室里面有个室友,是寝室长,有时候要室友帮他做什么事,就会软磨硬泡说:“哎呀,都是室友。”或者“哎呀,就一起打个牌没什么的。” 这其实就是道德绑架,用“室友”的身份或者通过灌输“小事”的态度,让别人做他本来不想做的事情。 还好,我平日在宿舍里都表现的比较独立,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,边界感也很强。这让寝室长感觉自己没有机会要挟我,也不会对我进行所谓“服从性测试”。 当然他也主动帮过我,不过这要一码归一码。帮过我也不是道德绑架我的理由。 我跟老诺也是一样的。假如我说:“老诺,你是我很重要的朋友。”这就是身份上的道德绑架。 假如我说:“你帮了我,所以我必须回报你!”她说不需要回报。不需要?哼!不要也得要!这也是道德绑架。 所以我跟她而言,就是我说我的而已,就这么简单。干嘛要想行为以外的事情? 话又说回来,我这些倾向都是跟谁学的?难道是在耳濡目染之下潜移默化学会的吗? 我认为这不一定是我的问题,但是一定是我该改正的问题。因为很简单,有些事不是自己的责任但自己要为之负责,改正了是对我自己好。

主动去接触社会中的功利,看能不能游走黑白两道

原视频(BV号):BV1GVt2zMEZF 讲真的,还挺好玩的 我也真的很好奇台湾人讲话有没有这么麻烦 客观来讲,我的观念就是,一个人只要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,他就是成功的人。这也是西方自由主义社会氛围下最常见的价值观。 不过在中国社会里,有时候总有一些人为制造的障碍、壁垒,让你仅凭自己的努力很困难,或者无法做到。此时学学送礼,不也是为自己解决问题吗? 毕竟没必要跟所有人袒露自己真心,真正的我只有我自己和小圈子内知道就好,对大多数人脸皮厚一点,圆滑一点。 如果不想遇到求人的情况,也可以学蝙蝠侠,自学很多知识,力图很多事情自己解决。这也是一件很酷的事。

【两种人生态度】很多时候不计后果的无私付出其实都只是在为自己的情绪价值买单,自我感动

在 上一篇 博文里,我提到了十分钟前做的那个梦,后来我想到了一口新饭的这个视频。 在他视频的评论区里,这个评论说得很好。他说: 很有共鸣,虽然观点可能有点伤人,但是其实只要反对的朋友们尝到过几次“自私”(也就是优先给付自己)所带来的正向反馈和境况的持续改善,自然而然就知道如何做出更稳妥的决策了。所谓的自私其实是一种理性的自我保护,很多时候不计后果的无私付出其实都只是在为自己的情绪价值买单,自我感动。 这不正是我要改正的吗? 我因为儿时经历的原因,非常不喜欢自私和刁钻的大人性格。虽然我后面知道不是所有大人都是这样的,但我依然难逃对“自私”二字的蔑视,想用自己方式而活的冲动。 而其实,用这个视角来看,这只是我通过付出在自我感动,以及补偿小时候的心理创伤罢了。 如我以前所说,用荣格的话讲,那是我的“阴影”。 那么此时就出现两种人生态度: 第一种是我曾经告诉自己的,把帮助他人作为生命的意义,可以以以下博文为代表: 爱的传递:让自己的生命在与别人的相遇和碰撞中延续  (大致理念) 善良的原理(上):这个世界上最缺乏的,是谦卑的人  (论证) 善良的原理(中):你的存在本身,就是人类的一种可能性  (论证) 善良的原理(下):不要对我抱有期待  (论证) 如何做人:做最柔软也最智慧的水  (具体方法论) 第二种就是以下面这篇博文,以及上一篇和这一篇为代表,在利己和利他之间找到平衡点: 在利己的前提下学会利他:你能为别人创造多少价值,你就有多少价值 你究竟要选择哪一种呢?

你还是没有长大,因为你还没有学会为了你自己

Youtuber--一口新饭的视频 《学会自私后,我的人生出现了反转:为什么自私是自救的第一步?》 写这篇博文的时候,我刚睡醒不到十分钟。 刚刚做了一个梦,一个女孩子跟着妈妈走在路上,她们要去吃饭。妈妈生病了,女孩子关心妈妈,妈妈说,我没事,现在只想让你和你哥快点长大。 女孩子说,我确实要快点长大,这样我才有更多精力去陪你,陪你养病。 她说的很感人。 此时妈妈突然蹲下来吻女孩子的额头,说,你还是没有长大,因为你还没有学会为了你自己。 …… 一个很朴素的道理,先爱自己,再爱别人。可是我们这里的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,包括我的爸妈。他们似乎都以为自己首先对他人拥有无穷多的责任,有时做出的错误行为也是基于这严重的责任心。 先把你自己过好,不然哪有能力爱别人,或者回报别人呢?

世上有一种超越朋友和爱情的感觉,其实是“你这个人很重要”

世上有一种超越朋友和爱情的感觉,其实是“你这个人很重要” 你这个人对我太重要了,所以我对你的感觉既不是朋友那么轻浮,但也不是喜欢。因为喜欢就是占有,我并没有要占有你,反而因为误认为是喜欢而苦恼 就只是因为你是我人生经历的重要一部分,是我生命叙事的重要参与者,所以我把你看很重。如果你是同性,我可能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,但因为你是异性,所以多了一层自我怀疑 所以不希望你怎么样,只希望你自己好好的就行,这就是我跟你的关系

窥探别人的潜意识,反思自己的潜意识

我在 上一篇博文 里提到说:“有句话是这么讲的:天才和疯子往往一线之隔。” 这么看来,我的朋友真的都是些卧龙凤雏,基本上都跟精神病沾点边,都或多或少会想很多,也都跟一般人不太一样。 我从小到大吸引过很多人,但是能留下来的好像都是这样的人。但事实上,这样的人都是有生命力的,无论那是内耗还是好的思考,都是在自我探索。至于为什么会焦虑,我们可以用荣格的理论来解释一下: 这也是我认为我此前焦虑的根源。 至于如何解决焦虑,仍然可以参考荣格本人的做法,那个隐喻: 而潜意识——有时是人类自己察觉不到的。他们总以为他就是他以为的这样,不愿意审视自己的内心,也就是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潜意识。 而又有一类人,他们洞察力惊人,于是当他们在跟一个人说话时,那个人自己都没有窥探到他的潜意识,但他们却可以看到那个人说话背后的动机。那个人自己也没有发现的东西却可以被他们发现,这种读取出他人潜意识的能力,就是传说中的“读心术”。 荣格说:“潜意识就是一个人生命的预言书。”他们有时只要看这个人一眼,就能想象出他(如果再照这个趋势发展),五年甚至二十年以后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感觉。从根本上讲,这种预判本质上是不只看这个人的表面,同时也根据他的一部分潜意识看出的,综合判断他之后会变成什么样,可能会经历什么样的事情。这是一种能力,是一种“很不好说”的能力。 一个人如果能反思自己的潜意识,他就有主动反思自己,然后再进步的能力。而窥探别人的潜意识,则是一种更强大的能力。曾经我提到过有一种人叫“高敏感型人格”,他们就往往具有极其强大的洞察力,可以洞察出别人的潜意识。不过也要看天赋如何,但只要有这种天赋,就是可以后天训练的。 有能力但不作恶,就是一个伟大的人,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。 这正是蝙蝠侠彼得帕克的叔父,在他没有成为蝙蝠侠之前对他说的那句话:“能力越大,责任越大。” 也许我应该刻意锻炼一下自己的这种能力。

我们可以说发散性思维就是深入无意识吗

真是觉得我的意识到处乱飘。我们可以说发散性思维就是深入无意识吗?荣格所说的“集体无意识”。 当一个人把视线深入到集体无意识中,他就很难把视线维持在表面意识上,而表面意识是我们拿来面对别人的。 有句话是这么讲的:天才和疯子往往一线之隔。 一个人把视线深入到无意识中,是极其危险但也富有创造性的行为,一切伟大的科学发现、艺术作品,以及世上的很多精神病人,都来源于此。 只要你别忘了你的表面意识,只要你还能回来就好,你有能从无意识中回来的目的地,那你就不会走偏。 突然能理解荣格的那个隐喻了: 延伸阅读: 集体无意识 - 抖音百科(PC页面) 集体无意识 - 抖音百科(手机页面)

看东西应该从乐观的方面看,我平时太悲观了

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,梦到我睡觉,一堆蛇在我床附近。我爷爷正好来找我,说:你不要怕!但我还是骑车跑到我妈家了。很莫名其妙的梦。 醒来之后我又随手看两眼朋友圈,看到以前认识的一个好朋友发的内容。我就突然觉得,哇,她好乐观啊。哇,我怎么这么悲观! 我想问题好喜欢往不好的方面想啊! 一直乐观就是傻子,但我那个朋友她也不是傻子啊,该保护自己的时候会保护自己。所以我就觉得,可以学习借鉴。 社会都是人组成的,如果是我肯定会对“书记”之类的词语不开心,因为我自认为是自由主义者,虽然没有要做什么,但这是我如今性格的基础。但你看那个朋友,跟他们学校的书记相处得多自在。领导也不全是咄咄逼人的人,也有很温和甚至开放的好人。 你看他们的态度,决定了他们在你心里的模样。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你看他们的态度。 退一步说,自由主义者,难道不该尊重别人的自由吗?周总理说过的一个词:求同存异,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啊!那些强迫别人接受自由主义的,不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。用李敖的话说,自由主义分两步,第一步是“反求诸己”,第二步才是“反求诸社会”。 你看我那个朋友,看问题,与人相处,多乐观!你说她的人生态度能不好吗?三人行必有我师,这就是我需要向她学习的一点! 看东西应该从乐观的方面看,我平时太悲观了,什么问题都先往不好的方面想,其实应该先想好的。同时我也会保持理性,做好自我保护。但这个和乐观,真的一点也不冲突。

太感性就是情深不寿,太理性就是慧极必伤

太感性就是情深不寿,太理性就是慧极必伤,所以没有必要把两者分开来比较,因为两者是对立统一,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。 所以最后都要寻求一个平衡: 有感性,人才有温度,有人情味儿,有个性和创造力,否则人活着有什么意思?不成了电脑,智能机器人了? 有理性,人才有理智,才能解决问题,顾全大局,从而维持和谐的社会秩序…否则每个人都由着自己性子来,社会还不乱了套么?法律,警察,监狱…这些东西是拿来干什么用的? 引用一句莎士比亚的名言来说明这个道理: 适当的悲伤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,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。 作者:阿宝大侠 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594329047/answer/2973930533 来源: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