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避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会重点考虑这句话我“该说不该说”,他们多半是成长过程中遭受过不理解,或者遇到过因为坦率而产生的打击,因此他们对“该说不该说”这一方面十分重视,在安全型依恋人群看来,这就是有点放不开。
因此,若你能走进一个回避型的内心,说明你对他或多或少是很重要的人。
然而同为重视,不同回避型的具体表现却又差很多。
直率类回避型:当他们觉得一句话该说的时候,就会大大方方地说出来;当他们觉得一句话不该说的时候,你若是问,就会直接了当地说“这话你不许问”。
直率类回避型的缺点:说话做事都太直接,容易让人产生“这人很拽”的看法,进而阻碍社交关系。
直率类回避型的优点:过得比隐瞒类回避型轻松很多。
隐瞒类回避型:当他们觉得一句话该说的时候,往往也要用最委婉的方式说出来;当他们觉得一句话不该说的时候,不会直接告诉对方“你问个锤子”,而是会默默远离,因为他们很不喜欢挑起事端。
隐瞒类回避型的缺点:说话做事很累,而且往往会伴有刻意观察对方情绪的行为,极其容易大脑过载,长期社交就像脑袋冒了烟。
隐瞒类回避型的优点:人缘好,朋友多。
聪明类回避型:当他们觉得一句话该说的时候,就会直接了当地说出来(这点像直率类),而当他们觉得一句话不该说的时候,也不会直率地拒绝回答,而是会用圆滑的情商有效规避。
聪明类回避型的优点:两者的混合。心里自由自在,无拘无束,强调“这不是我的问题”。但是外在表现上又带有圆滑,能够圆滑地解决社交和工作上的问题。等于是“心里坦率,外表圆滑”。回避型的最高境界。
这三类回避型的共同特点:对不熟悉的人群天生抱有警惕心理,刻意保持距离感,喜欢观察再决定如何行事。
这篇文章的三类回避型是我自己总结的,不一定得到心理学家的认可。如果你是回避型,建议你坚定自己的特点,不要否定自己。如果可以,尽量成为那个聪明类的回避型哦~
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