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如何做人:做最柔软也最智慧的水




上善若水,水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——《道德经》

历史上有一个故事:孔子问道于老子,拜别之际,老子手指黄河,说:“汝何不学水之大德?”(你怎么不学习水的德行呢?)孔子问:“水有何德?”(水有个屁的德行?)老子道:“上善若水。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
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。水滋润万物,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、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,所以最接近于“道”。(老子理论中的真理)

我想,水一定是能坦然接受自己就是一缕水的,所以它才能滋润众人。正因接受了自己就是一缕水,明白了“我就是我,别的什么也不是”的道理,所以水永远安静地待在那里。当有人需要的时候,他永远都在,但平时他注重于自身,不与他人比较也不跟别人争辩。

水当然也有自己的喜好,有自己的价值偏向,但他不会向大部分人表达。他拥有强大的内心,却面对别人甘愿放低自己,哪怕只剩下工具的属性。但有时正是这种姿态的放低,帮助他赢得了很多姿态抬高的人得不到的东西。

这是一种智慧。与世无争,不露锋芒,不求与他人争高低,也不求把自己的姿态或想法凌驾在他人之上,从中找到优越感。他们知道自己本来就是自己,与他人比较是没必要且毫无意义的,只等待别人发现自己、选择自己。

用我自己的话说,就是:当你需要我的时候,我一直都在。谁能明白这句“I am always in here”的重量?

按照萨特的观点,如果一个人强迫另一个人接受自己的观点,其本质是想把自己的自由意志凌驾于他人的自由意志之上,是一种思想霸凌。老子在两千年前就领悟到这一点,不得不说非常伟大了。

私以为,做人的最高境界,就是做这一缕最柔软也最智慧的水。平时注重于提升自己,但别人需要时,也一直都存在。这样的思想看似最柔软,实则最有力量。看似非常傻,实则充满智慧。

我记得乔布斯年轻时曾在采访中说过一段话:“我喜欢跟心智强大的人说话,因为他们只注重自己的成长,不会因为我某一句话说得不合适就跳脚。跟这样的人交流非常舒服,也可以直击核心,不用在意那些边边角角的细节。”

你看,东西方的哲学果然是相通的吧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