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聊聊自己的前途



作为一个生活在东大的普通人,如何既活得像个正常人,又能获取稳定的经济来源,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
什么叫正常人呢?在我看来,就是有一份合理的工作,还有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正常生活。所谓合理的工作,不一定能让自己大富大贵,但是会遵守劳动法,有8小时工作制和双休,还能凭借着这一份工作养活自己,甚至养活一家人。而作为人的正常生活,无非是拥有自己的爱好,能够与朋友聚会,能够陪伴家人,甚至能为所在的社区做点贡献,但唯独不会像某个地方的人一样把工作当成头等重要的事情。

这一“愿景”对于发达国家的本地国民来说,应该早已是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。不管是如今的“西方世界”,还是日本、韩国,甚至是台湾地区,对于他们当地的普通人来说,拥有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、符合劳动法规范的工作,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。当然,这里指的只是他们的本国国民,对于另一国家的外来务工者,不同国家对待的态度不同,则要分开考虑。

而对于东大的普通人,虽然好工作也有,但一般都比较少,要么需要个人有很强的能力,要么需要有很好的运气,要么需要家里有很给力的关系。不然在街上打工,不遵守劳动法不说,全月无休,还只给刚好够填饱肚子的工资,吃饭有时候都是问题,还谈什么“个人生活”?而劳动法一旦制定出来,理所当然是面向全国人民的法律,如果只有部分岗位满足,那么又能说明什么呢?不也说明出现了问题吗?

当然,也有人会说,这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经济有关。但正如我之前所说,这话说的本身是不假,但是产业升级不一定要自己负责好全产业链。例如我国台湾地区,经济的支柱企业台积电只是做好了“晶圆生产”这一个环节,无论是机器还是原料都依赖与他国合作,即使这样还是成为了经济体的重要一环。我们想要一个人负责好全产业链,虽然听着很豪情壮志,但却是一条极其艰难且风险巨大的路。看周围的同学对此兴致勃勃,不得不感叹,我们选择了这条困难的路,也一定会相对付出困难的代价。而放眼世界历史,无论是战争还是大规模城市化,甚至从英国工业革命早期的圈地运动开始,这个代价就一直是当时时代的普通人。

在国内产业升级困难重重,就业环境又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,我将来该如何就业,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。尽管我目前已经有了计划A,但我认为仍然需要考虑计划B、计划C……制定人生规划,就要像一个投资者一样,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
抛开已经制定完成的计划A不谈,我认为最有可能成为计划B的,就是自主创业。这源于我曾经认识的一个大佬对我说的话:“大专学历想翻身就只能靠创业。”但关于自主创业,我目前懂得不多,这个目标应当值得我在空闲时间继续学习。

而我认为的可能成为计划C的目标,就是找到一些相对不认学历的专业,自己考取一些行业内有说服力的相关证书。我认识的一个学长,目前就正在考网络安全证书,他最新告诉我的消息是考试失败了,但打算再接再厉。我自己认为的,能够这样不认学历的专业,大多都是行业内缺口较大的。例如网安因为每年来应聘的人才少(网安真的需要什么都懂),相对更看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。而像是心理学相关行业,因为这个专业在国内还是一片蓝海,所以也是可以努力的对象。

当然了,我一个在校大学生的认知构不成就业建议,这一切都是我的碎碎念。

如果想要单干,还有一个可能的选择是从事写作。但这条道路对我而言可能是不确定性最大的,不过也是最有可能用业余时间尝试的,不成还可以当作爱好。当然,这就是我个人的问题了。

尽管我还有两年才毕业,但没事未雨绸缪地想一想是好习惯。我不是一个很喜欢规划生活的人,平时也很偷懒,但在一些自认为重要的事情上,我的行动力和耐性又很强。眼看自己曾经的同学都已就业,有的不太如意,有的则如鱼得水,不得不再次感叹选择的重要性。

继续努力吧。我一直相信,人生的容错率是很高的,但如果能够规避错误,还是多规避一点为好。


顺便推荐一篇不错的博文,好像是一个台湾人写的: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