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浅谈左派右派


法国大革命的时候,一共两派人马在议会里开会。其中一派是主张废除国王、建立共和的革命党,另一派是主张保留国王的保王党。两派人马在议会里对立而坐,革命党全部坐在左边,保王党全部坐在右边。政治学里“左派”和“右派”的划分就此诞生。


从一般意义上来讲,左派代表进步,右派代表保守。但与我们熟知的革命史观不同,进步不一定是好事,保守也不一定是坏事。举个例子:

英国之所以能主导第一次工业革命,就是因为英国王室和议会都善于妥协,建立起了不流血的君主立宪制度,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或暴力事件。这种妥协而来的和平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。而英国人的思想在当时的法国人看来就是妥妥的右派。于是法国人革命得更彻底,斩首国王,暴力革命,却前前后后折腾了一百多年。

所以,真的很难说进步与保守谁对谁错。英国人也从来不说自己的政治理念是保守派,他们管那叫经验主义。

还有一个误区是,大家总以为左派是理想主义者,不考虑现实的那种,只会空想。其实非也。

大家都知道,人与人的联系,尤其是在整个社会制度的构建中,必须清晰地考虑到个人利益的存在。不诚恳地尊重个人利益,只凭空喊口号是建立不起一个好社会的,这点或许中国人比任何一个民族都更有发言权。

有一个历史小故事:在美国建国前夕,美国国父们齐聚在费城,想要讨论从英国手中独立的新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,如何运转。当时国父之一的富兰克林当众提议: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以德治国的国家,就像中国儒家倡导的那样,依靠国民和统治者的美德去治理。但这一提案随后就被其它人否定了,理由是:美国人没有美德。

乍一听很好笑,但其他人想要表达的是:人类的品德靠不住,不承认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是不可行的。因此美国国父们最终选择三权分立与代议制民主,让政府各权力部门之间相互制衡,再让主导政策的精英群体和手握选票的民众之间相互制衡。然后规定所有人都拥有个人自由——前提是你不去侵犯别人的自由。

一个生在现代社会且有常识的人,都自然会承认人是有趋利避害的本性的,这就是人性,你改变不了。而两个人或两个群体之间,只有在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才能延续(不一定指物质利益)。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不会不懂这一点。他们的区别只是在于,他们使用道理的方法不同。

右派一般偏向于保守,主张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。在别人不侵犯自己利益的前提下,不去随便干涉别人的事情。当然,如果有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,右派也会比左派更强硬。而左派则一般会有更温和的态度,他们期待能与自己的盟友甚至对手找到共同利益,并把这个共同利益持续推动下去。全球化就是推动共同利益的典范。美国左派以中国彻底开放市场、允许美国在华投资为条件,换取对中国的商业合作、技术支持,于是美国资本从中国市场里赚到钱,顺便买到中国生产的廉价工业品,而中国也从代工业务里赚到了不少钱,增强了经济实力。双方达成共赢。只是这一共同利益目前已经破裂了就是了。

当然,关于左派右派,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状态,就是极左和极右。极左就是追求绝对的公平,比如我们学过的太平天国《天朝田亩制度》,绝对的平等不可能存在,因此会带来灾难。极右就是绝对的保守,比如二战时维也纳美术生的纳粹主义,认为只有德国人是最优越的,欧洲其它民族都是垃圾,这种思想也伴随着二战的结束被扫进了垃圾堆。由此可见,无论是什么事情,极端了都不好。两千年前我们老祖宗所讲的“中庸之道”,还是很有智慧的。。。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