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4-18

对上两篇博文的总结

本文是对上两篇博文的补充和总结:

不要做流泪的巨婴

过度在意他人看法,实质是一种被迫害妄想

本想以评论的形式补充,但想了想,还是单独列一篇博文。

另:本博客自即日起将休博,因为我感到自己已经写了太多博文,应该专注于自己生活了。写这个博客的意义,本来就是给自己一个可阅览的行动指南。目前感到已无多余可写,所以即此休博。

后续如果再有想法,我也会先记录在手机里而不急着发表,望周知。

以下是总结原文:


我想补充几点:


文章的结尾说了,作为一种神经质的想法,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产生是没有边界感➡️没有稳定的安全感➡️习惯陷入紧张与被迫害妄想中。其实细想,这种边界感的失去,并非仅仅体现在家庭中,而是渗透在我们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。


最经典的例子是,高中时期“班主任的死亡凝视”,让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站在走廊的窗边,因此必须时刻战战兢兢,小心翼翼。类似于这种“班主任死亡凝视”的管理方法,在我们的成长中随处可见。


这种方法的原理其实很简单,就是让你无法预判管理者的拳头何时会砸来,于是你只能不断用双手抱住头顶。久而久之,你便习惯了将恐惧内化在心里,习惯了拳头随时会砸来的可能性。这是没有边界感的体现,于是你丧失了稳定的安全感,于是你变得疑神疑鬼,时刻处在拳头可能砸来的恐惧——“被迫害妄想”中。


而同样的,当习惯了这种恐惧的人,一旦身处到可以给予稳定和安全感的环境中,他们对这种稳定和安全感的渴望就又比正常人要高很多——这就回到了我上一篇的问题,这样有成为巨婴的倾向。


细细想来,社会对人如此规训,又能润于细无声之中而不被人察觉,简直无比可怕。


而再回顾历史,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两千年前,这一套对个体的规训就出现了:商鞅的连坐,鼓励秦国百姓告密,无一不是在创造不确定感,内化这种恐惧。


于是我不敢再向下说了,那样会涉及更核心的议题。


联想到心理学家武志红的《巨婴国》,我虽然没有看过这本书,但忽然发现这个标题,简直是神来之笔。


羡慕从出生起就在阳光下奔跑的人们,那是我们不曾有过的人生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