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病是从2023年11月开始的。那时候我的双相情感障碍已经发展到严重的程度,抑郁时内心灰暗,焦虑时产生严重的头疼和躯体化症状。
我爸原本以为心理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,但那时之后,我爸终于决定带我看病。我的心理治疗旅程就此展开。
其实我一直都在吃药,没有接受过大陆本地的心理治疗。但在很长时间里我想了各种各样的问题,试图去解释我过去的经历和当下的感受。
所谓的心理疾病,内心的难受困顿、外在行为上的不正常,其实全部都是内心矛盾的产物。比如,我想要做自己和我必须在老师同学面前装出听话模样的矛盾,我想要玩手机可是父母不给的矛盾……每一次对个人自由的管束,都在滋生这种心理矛盾,又没有人疏导,只能一直累积着。累积到一定程度,有可能就集中爆发了,产生了心理疾病。
很不幸,在大陆这种依赖权威而不是规则运转的社会结构下,对个人自由的管束上到社会下到家庭、学校,都是无时无刻发生的。你没有办法反抗一个绝对的权威,只能任由自己的个人意愿被漠视、被践踏,最后习惯了这种漠视和践踏,成为不完整的自己。
那么,有了心理疾病后,或者在心理疾病产生之前,能不能从周围的人获得帮助呢?很遗憾,在大陆的社会氛围中,也很难。首先是大家压力都很大,在学校里,所有学生忙着备战各种各样的考试,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成绩,没有人会关心你的健康状况。很大概率,你在老师和学校眼中就是一个成绩的指标,而压根没有被当成一个完整的、有自尊的人对待。所以老师一遍遍地强调成绩,即使有心理健康的任务布置下来,也大多都填个表格敷衍,或者象征性地讲两句,不会撼动成绩的主体性地位。
而家长呢?有的家长确实会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,并乐意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帮助。但更多的家长活着就很累了,他们自己也在职场上受领导、同事的欺负,回家后只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,找个好工作,为自己光宗耀祖,或者以后至少能挣钱养活自己,让自己少负点责。至于心理问题?那都是闲出来的,多学学习就没事了。
正如张朝阳的那句名言所说:“在中国长大太累了。”他的言下之意时:我需要花很多时间找到自我。光是找到自我还不够,还要花时间接纳自我。对那些从小在宽松、自由氛围下长大的孩子来说,“做自己”,如此稀松平常的事情,在这片土地上,却要付出巨大的努力。没有人告诉我们可以做自己,没有人引导我们怎样做自己,每一个向往独立的人都只能在跌打中探索,到头来还可能受不到社会的认可,被当成“不守规矩的异类”。
不知道鲁迅活到今天,看到一个个鲜活的“祥林嫂”,会作何感想。
我们似乎都应该重新试着把自己活一次。
评论
发表评论